close

儲存裝置最早是以軟碟片的方式出現在個人電腦上,

不論是硬碟還是磁帶機都是屬於主機市場的高端產品,

硬碟是直到80年代後來才出現在個人電腦上,我的第一顆硬碟是20MB的...

 

直到寬頻網路出現後,慢慢才有雲端儲存的概念出現

但業者也不是吃素做慈善的,容量跟服務是要錢的。

 

等到寬頻更普及還有影音內容更廣大之後,個人儲存的需求也越來越高,

所以家用NAS跟個人雲端還有網路儲存設備逐漸興起。

 

以目前的個人與家庭市場來說,能力能負荷的產品大概有以下幾種:

1. 商用NAS,例如Syslogy,QNAP.,HP...等公司的產品

2. 自組NAS,對商用產品不滿意或是自己有興趣或是價格因素而想要自組NAS。

3. 用linux或FreeBSD等UNIX like架設samba伺服器,做檔案儲存與共享之用。

4. 用owncloud之類的個人雲端軟體架在自家或是租用的雲端空間,保護自己的隱私。

5. 用windows系列OS做檔案分享。

 

優缺點分析:

1. 購買現成NAS產品

缺點:價格稍高,CP值較低,硬碟需額外購置。

優點:軟硬體整合完整,只需要簡單設定就能使用。

2. 自組NAS:

缺點:技術門檻高,沒有一定專業知識難以進行。

優點:已形成市場,淘寶上不論是半成品還是只買機殼等零件都很方便。

         甚至不只有freenas這種軟體,群暉(Syslogy)的DMS軟體也能下載自用,

        所謂的黑群暉市場也興起。

3. Samba:

缺點:進入難度最高,沒有專業知識根本玩不起來。

優點:彈性最大,性能優異,舊硬體也能跑的飛快。

4. owncloud等自有雲:

缺點:一樣需要足夠的專業技能。

優點:可多重備份,有google drive ,dropbox等雲端硬碟的優點,但能保有檔案的隱私及容量大的優點。

5.windows架檔案伺服器:

缺點:版權要錢,連線數受限。

優點:容易入門,技術簡單易瞭。

 

我個人自己試過以上這些技術之後,我認為就傳輸速度來說:

samba > 現成NAS = 自組NAS > windows server > owncloud

功能方便性來說:

現成NAS > 自組NAS > owncloud > windows > samba

組裝難易度來說:

owncloud > 現成NAS > windows > 自組NAS > samba

 

我的推薦排名:

1. 現成NAS 2. windows server 3. owncloud  4.自組NAS 5. samba server

 

同樣的硬體配置,samba跑出第一名真的有點出乎我的意料,但他的設定難度跟門檻也真的是最高。

而成品的NAS往往有硬體規格CP值的問題,像是單一bay硬碟槽的品牌NAS,價格都在4000以上,

而就算雙bay的NAS也頂多配置到雙核心CPU跟1G左右的DRAM,在規格控的眼中實在太低。

所以才有自組NAS的市場興起,但這就有技術上的要求了。只不過硬體可以自組,市場上也有多bay

機殼可以選用,所以自組NAS慢慢成長茁壯中。

owncloud適合有許多影片照片不方便放在雲端的應用,然後透過client可以很方便讓多人使用。

windows拿來架檔案伺服器其實應該用server版比較好,但也很多小型公司行號跟個人用一般的

windows開檔案分享來當檔案伺服器,只是效能跟硬體直接掛勾,低階硬體就不用想會有多好效能了。

 

簡單心得稍微紀錄一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呂阿谷 的頭像
    呂阿谷

    呂阿谷的部落格

    呂阿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